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切实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行动自觉,7月1日上午,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清源小分队走进常州市梧桐苑社区,开展“青力青为·分类新势力”主题实践活动,活动以“知识科普+趣味实践+创意互动”的活动形式,形成校社协同育人合力,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,以青春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。
知识宣讲,入脑入心。活动现场,志愿者聚焦垃圾分类知识宣讲,从城市发展催生垃圾增量的现实背景切入,阐释分类必要性;围绕四大类垃圾,结合“剩菜归属厨余”“电池对应有害”等生活案例,明晰投放标准;延展讲解“投放-清运-处理”全流程,让居民与孩子理解“分类价值”。穿插“快问快答”互动,以“蜡笔头如何分类”“鸡蛋壳如何投放”等问题,纠偏认知、强化记忆,让知识不再晦涩。
知识落地,实践接力。投掷沙包小游戏点燃参与热情。志愿者设置“模拟垃圾桶阵”,将垃圾分类以问答形式提问,孩子们快速判断类别,将“沙包版垃圾”精准投掷到对应桶内。“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,投红色桶!”小朋友大声喊出并投掷,在“判断-投掷-纠错”循环中,巩固分类技能,笑声与欢呼声交织成实践课堂的生动注脚。“游戏让分类知识变得有趣。”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居民王女士说。
知识领航,绿动指尖。奇亚籽小生态制作,则开启“环保+自然”新体验。志愿者分发奇亚籽、透明容器与营养液,指导孩子们铺设基质、播撒种子、滴灌培育。奇亚籽遇水会膨胀变透明,就像垃圾经分类能焕发新生一样!志愿者借生态培育类比环保价值,让孩子在观察种子发芽、根系生长的过程中,体悟“孕育生机、循环利用”的环保哲理,将分类意义具象为可触摸的“小生态成长记”。
知识起跑,环保加速。从知识入脑到实践上手,从趣味互动到自然观察,活动以“分层设计、寓教于乐”模式,激活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环保行动力。孩子们带着“分类沙包战果”和“生态培育期待”返程,更将“绿色生活认知”传递给家庭,助力梧桐路社区构建“教育一个孩子,带动一个家庭,影响一片社区”的环保传播链,让“分类新势力”真正成为撬动生态宜居的青春力量。
此次活动,清源小分队用青春力量传递环保担当,用环保初心助力美丽中国建设。从理论科普到实践互动,带动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主动参与,让“分类新势力”成为绿色生活新时尚,校社联动助力梧桐路社区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。青年学子深入基层,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”的青春寄语,让绿色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。(图/姜东林 文/朱仁婧、王健凯 复审/俞轶平 终审/蒋丽琼)